
本月工作日客流强度均值和上海、广州旗鼓相当,互有胜负,休息日客流强度则多居长沙、广州、西安之后位列第四,全月均值1.3356居第2,反超西安但仍小幅落后广州。站均客流强度方面,日均1.9759居广州、北京之后列第三,线网快速扩大后仍能维持2.0左右的水平,相当优异。

本月换乘系数规律仍然看起来比较凌乱,总体在缓慢上涨至1.72一线。而仔细研究仍可以发现周六往往仍会出现波谷,符合以往规律,但周一换乘系数并不一定是一周最高了。特殊日子方面,2.14日毫无悬念地出现换乘系数回调现象,2.14/3.8/5.20/七夕这类日子若恰逢普通工作日,年轻人购物逛街客流增加,但是远途学生客流、以周为单位的通勤客流未出现,所以换乘系数往往会有所下降。

各线路本月均值如上图所示,其中6/8/16/6支线四线客流休息日超工作日,其余休息日仍低于工作日,但跌幅均明显收窄:

第一梯队
第一梯队线路方面,三条线路本月客流趋势线没有交集,5号线均值破110w,目前应已是内地单线第二名,仅次于北京10号线。1号线工作日收复百万,在周日也重新拉开和3号线的差距,应是罗湖口岸重开带来的帮助。3号线逐步站上80w,其休息日跌幅很小,周六基本赶上了工作日,也是可喜的恢复信号。

第二梯队
第二梯队五条线路除11号线继续维持领先,并多次创下本线历史新高之外,其余线路仍然咬得很紧,因此改变了坐标轴的呈现方式,以便区分。4号线和3号线类似,疫情前是均衡型线路,目前周六已经赶上甚至小幅超越工作日,且它在工作日也开始反超2号线,可能是口岸客流逐渐恢复的帮助。2号线周末跌幅也有所缩窄,和8号线客流提升有一定关系。7/9两条线路方面,7号线恢复要稍好于9号线,可能也和深港通关有一定关联。

第三梯队
第三梯队的“上半区”目前仍呈现10号线工作日领先,休息日6号线领先的局面,但6号线休息日优势较10号线工作日优势更明显,全月均值实现反超,两线都有望在近期冲击峰值50w。“下半区”的12号线和14号线都站稳了30w,12号线峰值突破40w,当周也有一定的展会因素加持。14号线峰值突破35w,客流形态也要更均衡些,其除周五外的客流波动极小。

第四梯队
8/16号线居第四梯队,两线都是较典型的节假日线路,16号线形态和早期6号线较相似,周五最高,周日更高,连续三个周日创历史新高,工作日也突破11w,和14号线一样基本达到了预期。8号线峰值更多出现在周六,周末两天突破10w,平日也已经达到近8w,可见开通两年多的客流培养效果仍是显著的。

最后一个梯队方面,有轨电车客流基本维持了正常形态,元宵节在烟火晚会加持下达全月最高,而节后稳居1.5w上方。20号线在2月开始迎来多轮展会,客流也有两次明显上涨,和日期性质关联仍不大(当然其周末跌幅也已经不明显了)。6号线支线为但和其它线路连创新高不同,其新高出现在2.12日,达2.4w,有可能是因为恰逢开学前夕的密集返校潮,此后工作日客流略低于1w,但其全周期客流均值站稳了1w。
-
普通工作日站稳800w -
全月均值800w -
全月总量2.5亿 -
单日峰值900w -
休息日峰值突破800w
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4J-e5gEYJKKhjw6Bo0BzlQ